尉天池vs杨宁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很重
恣肆怒张,却比前几年飞扬的书风收敛了一些,激扬奔放之外,有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精心选取的“上善若水”四个大字,无需过多解释,已然代表了传统中国人对君子美德的至高赞颂——当84岁的中国书协顾问、江苏省书协名誉主席尉天池捧出了献给白衣勇士的“上善若水”四个大字,游弋于翰墨之间的慷慨之气,令人忍不住“脑补”这位头发花白的著名书家“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丰姿。
书法是方寸间的舞蹈,尉天池严谨的性格由来有据。斟而又酌,思之忖之,他郑重地在一张稿纸上写下自己想对白衣勇士说的话:
“自从新冠病毒疫情出现以来,全国军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领导、亲自部署下,投入了战胜疫情的人民战争,并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其中亲临一线的白衣战士们以大爱的襟怀、高尚的情操、无畏的气概、高超的医术、精心的护理,只顾救助病人,唯独不顾自己的艰难和危险。你们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谨以恭呈书法作品的方式,表示对你们的敬佩和赞颂的心情!”
“尉老是大书家啊!一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宁即将结束隔离与家人见面,喜上加喜,“这幅《上善若水》是我带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两个多月前的元宵夜毕生难忘。“我报名!”“我报名!”“我也报名!”的接龙在医院微信群里闪烁不止,迅速刷屏。向武汉进发!杨宁所在的南京六合第二批援武汉医疗队共38人,与南京鼓楼医院、南京高淳医院组成南京一队,合力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第六病区,负责救治当地93名重症患者。
有一件事令杨宁印象尤深:“一位老奶奶,因为隔壁两个患者出去做检查,只有她一个人留在病房,误以为自己被抛弃了,情绪非常激动,要求离开病房。”尽管老人操着一口不太好理解的武汉方言,他和队员还是耐着性子倾听,经过一个多小时沟通,老人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交接班时,他们不放心,再次去查看老人的情况。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听到他们的声音,老人愣了一下,连声说:“谢谢谢谢!”
这就是尉老说的“上善若水”么?可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这四个字,杨宁觉得太重了。他更愿意把这看作尉老的鞭策:“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像水一样,润泽万物而默默无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人的德行的至高评价。‘上善’我当不起,但我愿意一直朝这个目标奔跑。”
言恭达VS吴婷
90后医护,获赠“大医仁者”
在今天举行的“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书画作品赠送活动上,得知江苏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护士吴婷获赠自己的作品《大医仁者》,清华大学教授、书法大家言恭达表示自己与有荣焉,并向记者深度阐述了这幅作品的含义。
“仁”的基本概念源自儒学思想,孔子《论语·雍也》中提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正视人性,做到利己利人,才能成就自己生命的价值。 而“大医”两个字取自“大医精诚”,在言恭达看来,一名“大医”,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学水平和技术,更要有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这次援鄂的医护们就完全担得起“大医仁者”这四个字。
这场抗疫的“大考”里,白衣天使们就像是战争年代的战士,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誓言,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仁者境界,完美体现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人格魅力和责任担当。感动之余,言恭达表示自己思考了很多,既有对生命的敬畏,也有对信仰的考量,既有对人性的追问,也有对文化的尊崇。“文化工作者要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用自己的笔为时代英雄树碑立传。”言恭达说:“借助作品,我们除了表达对医护人员仁爱之心的钦佩和赞叹,也要重新思考时代人文精神的意义,文学艺术在这个时期更要关注大众、关注人民。”
而结束了隔离,已经回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吴婷护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收到言恭达老师的这幅书法作品,自己很荣幸,也很感动。“大医仁者”这四个字是一种激励,作为一位90后年轻护士,任重而道远。古语云,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作为医者,我们既要有关爱之心,学会服务病人,同时也要展现大爱,展现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黄石市中医院支援期间,吴婷在一次常规查房时,发现病区里的一位老爷爷心率过快,并伴有房颤。“当我掀开被子一看,因为病情严重,老爷爷大小便失禁了。于是我和队友一起为他更换了病床,并进行紧急治疗。”吴婷说,作为护士,我们需要贴心为患者服务,尤其对那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病人。
前线工作艰苦,但病人带给吴婷的更多的是感动。为了给医护人员减轻工作负担,许多患者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吴婷所负责病区中的一位老人总会一遍遍地对江苏队员表达感谢。“你们还是孩子,吃这么多苦,那么远跑来支援我们,让我很心疼。”老人的一番话让吴婷红了眼眶,同时也更坚定了她救死扶伤的从医初衷。“战斗在一线,有很多人在身后默默支持着我们,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更有信心和力量。我希望用‘大医仁者’这四个字激励自己,继续砥砺前行。”
章剑华VS程明
奔跑吧,“燃系”青年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出自《礼记》的名句被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当作座右铭悬挂在办公室里,也亲笔书写下来,赠给驰援一线的抗疫勇士。只见他在长桌上摊开宣纸,右手执羊毫,所到之处笔走龙蛇,翰墨飘香;左手则始终恭谨地背在身后,神态专注而静穆。再次写完这八个大字,章剑华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这几个字,既是供自己自勉,也愿意“赠给我最尊敬的人”。
何谓大道?当白衣勇士们不顾惜自己的小家,用生命点亮生命时,这便是施行“大道”,它托举起的是一个更加和睦美好的社会。在得知江苏援鄂医疗队出征时,章剑华就着手创作,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章草来书写,风格追求厚重沉稳,在情感最饱满之际一挥而就……章剑华对自己此次的创作比较满意,因为他知道,自己饱蘸的不只是墨汁,更是难以自抑的情感。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甘如意的95后女护士,骑行三天三夜,辗转300多公里,只为了回到工作岗位上。她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担当和成长,这是此次疫情当中最让我欣慰的事情。”章剑华一直非常关注青年的成长,也坦言曾为他们担忧,写下《喜欢“佛系”更赞赏“燃系”》一文,呼吁年轻人积极进取、发光发热,照亮社会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人生。
章剑华书法作品的受赠者,正是一位90后“燃系”青年。4月14日,江苏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师程明,结束隔离休养,回到了工作岗位。防护用品引起的呼吸困难、压痛,蒸桑拿般的憋闷,因出汗紧紧贴在身上的手术衣……一切终于成为了过往。回首出征时的踌躇满志,程明语气铿锵:“到了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去往前线,是我辈之担当!”
在程明所看护的病区,有一位9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每一次见到医护人员,他都会敬礼致意。当得知自己将得到章主席捐赠的书法作品时,程明一下子想到了这位老爷爷,想到两位“90后”之间神奇的精神接力,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共同梦想。经此一役,他觉得自己又长大了,脚下和心中,都充满了力量。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通过记者的镜头,章剑华对程明说的话,是致敬,也是希冀:“作为前辈,我要向你们学习。你们不仅为病人,也为中华民族挑起了重担。希望你每次看到这八个字,就回想起光辉的战‘疫’往事,让它鼓舞着你,在更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一直燃烧下去!”
孙晓云VS陶麟
点滴温暖,汇聚“大道”
面对纸墨笔砚,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的眼前又浮现出白衣战士们奋战在抗疫前线的身影。她不由得思绪万千,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在洁白的宣纸上一气落下“医者大道”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在昨日举行的“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书画作品赠送活动中,这幅凝聚着崇高敬意的作品,捐赠给了江苏赴鄂医务工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总务处维修保障科技术骨干陶麟。
孙晓云告诉记者,为表达对抗疫的支持,江苏书法家们很早就行动起来,目前共创作两千余件作品,并为多部战“疫”宣传片书写广告词,自发举办四十期声援战“疫”的网络书法展。“对书法工作者而言,作品内容必须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虽然我们不能去抗疫一线,但希望用手中的笔传达心声,鼓舞士气,为社会服务。”孙晓云表示,除了向重点承担援鄂战疫任务和省内定点医疗救治任务的7家医院赠送作品,江苏书法家群体还向近3000位江苏援鄂医务工作者每人赠送一幅书画作品。
自从疫情暴发,孙晓云每天都会关注江苏赴鄂医护人员的动态,很多名字铭记于心,随口都能叫出来。“我在电视上看到,江苏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临危受命,在重症‘红区’坚守80多天。看着他熬白的头发和消瘦的身体,真让人心疼又敬佩。我还看到了网传的江苏队‘小可爱’、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年轻护师李娟娟,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意把光和温暖无私奉献。”孙晓云认为,“医者大道”既体现为“最美逆行者”舍生忘死、勇赴一线的使命担当,也体现为每一位前线医护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信心、耐心和仁心。
收到书法作品《医者大道》,陶麟很激动:“能收到孙老师的作品,我感到无比荣幸。我想,这四个字代表着社会公众对所有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的肯定。无数医者、志愿者们的点滴付出,最终汇成‘医者大道’,挽救了一个个生命和家庭。”
此次跟随国家(江苏)紧急医学队逆行湖北,陶麟是队内唯一的非医务人员。抵达武汉后,国家(江苏)紧急医学队立即与兄弟单位一起筹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而在一街之隔,就是此次疫情的“暴风眼”——武汉金银潭医院。搭建应急帐篷、保障物资供应、调遣应急车,种种任务压在陶麟肩头,但与病毒战斗的同时,他和战友们也感受着江苏大后方带来的温暖。“在一个下雪的晚上,我们收到了一批来自江苏的保障物资。接物资时,我触碰到了一双双冰凉的手,但我知道,人们心中那团温暖的火足以融化这四周的冰雪。”第二天一早,江苏医疗队员们为远道而来的物资保障人员送上了热腾腾的水饺。“只有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人们才可以战胜困难,迎来春暖花开。”陶麟说。
周京新VS顾寿永
以荷寓情,《不染》寄寓美好心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自古以来就有花中君子之美称。这次,著名画家周京新以荷花寓情,创作了系列水墨作品《不染》,以此表达对白衣战士的崇高敬意。
周京新的这组水墨作品笔墨简约,寥寥几笔勾勒出荷花婀娜多姿的万千姿态,将飘逸、高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的蜻蜓与景物构成动静对比,显得生机勃勃,又富有灵动之气。“这组作品前后花了二十天时间,有的地方感觉不满意,我就立刻废掉重新画,最后精选出了二十张。”周京新给这组水墨作品取名《不染》,“一是歌颂白衣战士如荷花一般的高洁品质,二是表达了我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白衣天使不会被病毒侵犯,最终平安归来。”
创作过程是艰苦的,周京新经常一画就是十个小时,累得直不起腰,不过他觉得,比起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壮举,这点付出微不足道。“前方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看得见或看不见脸的人,都让我有止不住想要为他们画像的冲动,所以我的心中一直有股力量支撑着我,我想通过手中的画笔表达我的这么一点点心意:我们和前方的这些医护人员是在一起的,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一幅幅书画作品,凝聚着江苏美术家为抗击疫情奉献的一份深情,也寄托着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平安的祝福。“我们艺术家通过此次活动,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让我们的整体队伍得到了一次历练,更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和涤荡,如果受赠者能够喜欢我们的作品,我的内心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周京新说。
而对受赠者、第二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领队顾寿永来说,能够收到书画大师专门为前方医护人员创作的作品,很开心。但开心之余,又有些惶恐,“我们仅仅是做了本职工作,后方就给我们这么多的荣誉和关爱,我更加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1月28日从南京出发,3月17号完成任务撤回,刚刚结束三年援疆工作的顾寿永,又在武汉整整待了50天。“我们进驻的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最早的时候接管了三个病区。”50天的临床救治工作,这里总共收治了397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200例。
“我觉得这幅作品很有深意,因为它的名字叫《不染》。”顾寿永说,如今2800多名援湖北的医疗队员已经全部安全健康返回,经过这么多天的坚守与付出,跟病毒近距离战斗了这么长时间,没有一例医务人员感染,最终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真正实现了“不染”。、“这幅画中的莲花带有一种圣洁的气质,也非常符合我们白衣天使的品质。无论是在湖北前线还是在江苏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们都出色践行了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顾寿永感叹,这幅画不仅非常有纪念意义,也是对医务工作者一种很好的激励和鞭策。
徐利明VS舒磊
大爱无疆,力透纸背的精神激励
“大爱无疆”,四尺的宣纸上,这四个极富张力的行草,传达出中国抗疫精神的生气郁勃。从第三届“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徐利明手中接过这幅捐赠作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呼吸科主治医生舒磊感慨地说:“‘这四个字分量很重,不仅仅是对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回忆起支援武汉的三十多个日日夜夜,舒磊动情地说:“我们带给病人生的希望,但同时他们也带给我们许多感动。”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晚上灯光是不能关闭的,许多患者在密闭环境中产生了焦虑情绪,迫切需要佩戴眼罩来帮助睡眠。然而,武汉封城期间,这个小小的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一筹莫展之际,一名患者主动找到江苏医疗队,说可以弄到一批眼罩。“我们在约定好的仓库旁边苦苦等了4个多小时,才终于等来了仓库主人。当他出现在我们视线中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一个腿脚不便的人,硬是骑了4个多小时的三轮车,才送来了这一千多枚眼罩。”
“救死扶伤,是我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永远的职责所在。”在舒磊看来,离开江苏,前往武汉支援,对于医生而言,只是工作场所的变更,而令他感受更深的是,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参与进来,汇聚而成的同心抗疫的全民力量,温暖而坚强。
“将作品捐赠给白衣战士,是艺术工作者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是精神上的沟通,也是互相鼓励! ”抗疫期间,我省著名书法家徐利明每日都在关注着前线的消息,生死时速的救援、逆行而上的勇敢、紧闭大门的自律……每一个人努力的样子,都钻进他的心里,“不知道流过多少次泪!”
拿起笔,他饱含激情写下了《大爱无疆》等多幅书法作品。在他看来,切身的体验,转化成创作的动力,这和温吞水式的、应景式的创作有着本质区别。“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笔墨技巧,其背后的所思所想和所要表达的精神,是艺术家内心的投射。
愿方舱封印,永不再起;盼疫情伤痛,早日散去。春暖花开,踏上归途的舒磊收到“大爱无疆”的馈赠。武汉方舱医院从2月5日开仓到3月10日关仓,总共有14家方舱医院投入运营,收治约12000多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就将疫情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大爱无疆,正是为我们传递了这样的情感与力量。”舒磊说。
“这次的捐赠活动,不仅仅是对医护工作者的一种支持、支援,也是对包括艺术工作者在内的所有普通民众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提升。”徐利明认为,大爱无疆,是中国抗疫精神的最好注解,也将在今后中国人的工作生活中发挥更为长远的影响,形成新的精神激励,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都是参与者。
陆庆龙vs葛学顺
用雪中松树致敬“白衣战士”
“我画雪景,一方面表达对寒冬过去的期盼,另一方面以皑皑白雪下挺拔的松树象征江苏援鄂的白衣战士,他们不畏艰险的付出,才为我们筑成了生命防护网。”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主任陆庆龙教授如是说。
《雪景之一》是“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书画作品赠送活动中,陆庆龙赠送给第七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扬州高邮市人民医院院感科科长葛学顺的一幅油画作品。清冷的画面里,灰蓝色的天空、洁白的积雪表现出一种庄严的氛围。“创作时,我内心充满了对医护人员的感念,对他们作出的牺牲,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更想通过画笔将这份感激表现得更好。” 陆庆龙说自己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用作品向白衣勇士致敬。
疫情期间,陆庆龙还画了一幅一米多的油画《希望》:三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眼神坚定地看向ICU病房的窗外。陆庆龙说:“艺术家的笔触永远应该去描摹这个时代,在作品中展现真善美,去凸显创作者对时代、对事件的真情实感和美好愿望。”
获赠雪景作品的葛学顺医生拥有13年院感管理工作经验,是所在医疗队唯一一名感控医生,他的任务是确保医疗队164名医护人员“零感染”。身负重任的他每天早上八点半进舱,盯紧每位医护穿脱防护服的全过程,确保医护在接触病人后进行消毒,连病房是否每天保持通风,都要一一确认。37天的坚守,使他成为医疗队在病区打卡次数最多的人。
“感控工作的难点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只有在现场,才能知道临床工作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葛学顺说。2月21日,来自家乡扬州的大厨抵达武汉,为队员们带去家乡美味,但大厨们抵达后最先进入的不是厨房,而是葛学顺的培训课堂。同时,葛学顺他还编写了十份文档、一万三千多字的防控指南、院感一问一答等,把日常“唠叨”做成了院感执行手册。
3月19日,医疗队启程回家,164名医务人员零感染。回到江苏之后,每日两次,葛学顺都要和护理组、后勤保障组人员一道去扬州的隔离酒店进行驻地感控督查。
“中国有句话叫‘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我的理解就是这场大雪就像这次猝不及防的疫情,雪中傲然挺立的松树代表英勇的湖北人民和奋战一线的医护,风雪之后我们必然迎来更好的明天。”收到画作的葛学顺认为,文化的力量可以化作疫情防控的强大动力,让大家更添信心。“期待这次活动让社会各界对医护人员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葛学顺说,这幅画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作为健康守护者,以后党和国家有需要,我们还会不计生死守护万家团圆,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喻慧VS曹琦
开在冬天,却是属于春天的花
春寒料峭中,一束迎春花悄然开放;墨绿的枝条舒畅地伸展着,一簇簇淡黄色的小花开得起劲。在一旁游戏的两只小雀,如同活泼的精灵,带给人们光明温暖、生机盎然的感受。这幅国画《迎春花开》,由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喻慧新近创作,用以致敬江苏省援鄂医疗人员,讴歌白衣勇士们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
“一开始,大多数人并没有预料到疫情后来的严重程度,疫情暴发先在武汉,后到全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们耳闻目睹无数的医护工作者,满怀对人民的爱护和对祖国的忠诚奔赴一线,以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实现‘双清零’,为同胞筑起一道道坚实的防护墙,这让我们心里倍受感动和激励。”虽然无法与前线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但喻慧拿起画笔,用笔下傲雪绽放的红梅、迎风屹立的青松、沉默无言却坚忍不拔的山石等,寄托对“最美逆行者”无私奉献的赞颂,给予社会公众温暖和信心。
到了后期,肆虐的疫情得到控制,喻慧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仅用两天时间,喻慧就完成了工笔国画《迎春花开》,祝贺山河无恙,勇士归来。“迎春花带着报讯早早地来到人间,在这之后,百花即将迎来春天里的怒放。我们应该铭记,正是全体医护人员以直面死亡的勇气和坚毅,同时间赛跑,和病毒较量,日夜坚守为生命护航,才让寒冷中有了亮色,让春意重回人间。”
外婆家在常州,喻慧常称自己为“半个常州人”,而她的画作恰巧捐赠给了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曹琦。2月14日,江苏医疗队员前往黄石市大冶市人民医院,曹琦担任医院隔离六区业务主任,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担负起拯救病患的工作。她记得,当时病区内有位92岁的老大爷,血氧饱和度低于93%,属于重症患者。在没有病原学依据的情况下,诊疗方案的调整极具挑战性,但秉持“救人第一”的理念,曹琦当机立断,邀请常州二院专家团队云会诊,并联系江苏援黄石医疗队专家来现场会诊。经过精心治疗,老大爷的病情好转,最终康复出院。“虽然病程很长,过程曲折,但只要他们康复了,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再多的付出也值得 。”得知自己获得喻慧画家的赠画,曹琦感到非常惊喜。“迎春花不惧寒冷,是春天的信使,正如前往湖北的医护人员,不畏严寒,终迎春天。对我们来说,这是荣誉,也是荣幸,我会把它挂在新房的书房里。”
詹勇VS吴雷
动情地鞠一躬,眼神里的爱
“疫情来袭,普通人连出门拿快递都像赴前线一样紧张,而那些真正在前线的医务人员,正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在昨日举行的“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书画作品赠送活动中,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詹勇,以画作《坚守(之二)》向一线医务工作者致敬。
“电视里,前线医护人员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口罩,看不清面容。但他们的眼神传递着情绪,一次次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深处。” 疫情期间的新闻播报,让身为画家的詹勇有了不一样的灵感:抓住“眼神”这一特质进行创作,绘下勇士的身影,留住这段特殊的回忆。在《坚守(之二)》中,詹勇运用最擅长的白描技法,用传统中国画的柔和线条,勾勒出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女性医护人员:她的双眼直视前方,闪烁着平静、勇敢而坚毅的光芒。人物身后是黑色,眼前是白色,“黑色意味着疫情带来的阴霾,白色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正如画面所寓意,身处‘黑白’限界、生死之间的医护人员,守护着病人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宁,燃起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念。放眼勇士们目光所及之处,光明和希望已悄然来到。”面对采访镜头,詹勇动情地鞠下一躬,“辛苦了,勇敢的逆行者!”
匠心之作,千里传情。拿到这幅赠送给自己的画作时,江苏援黄石医疗支援队队员、江苏省肿瘤医院麻醉科护士吴雷立刻感受到了画家刻画“眼神”时的一片用心。“这一路上,对未知忐忑过,对疫病恐惧过,为救死扶伤筋疲力竭过,但更多的是对当地人民的心疼,对职责和使命的义无反顾……在国家危难时刻,我们愿意挺身而出。”端详着画中人坚定而温柔的双眼,赴黄石以来的点点滴滴重又浮现在吴雷眼前。
“康复后,我想回家看看我的女儿,相信你一定能帮我实现愿望。” 救援期间,一位患者曾向吴雷托付生死。而1989年出生的吴雷同样是个准爸爸,在妻子怀孕四个月时出征黄石。“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作为医护人员的担当,也领悟到此时此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正在发生更深的联系,因此更需要相互扶持的温暖。”吴雷表示,为了这份守望相助的珍贵情谊,病患们会忍耐着极大的痛苦积极配合治疗,而医护人员穿着湿透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哪怕8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鼻部和脸部被镜框压出难以愈合的淤血痕,也要坚守在病人身边。
幸运的是,在接受治愈者捐献的血浆治疗后,这位患者已顺利出院。吴雷和妻子不久也将迎来孩子的诞生。“我想给我们未来的宝宝取名‘吴汉’,让宝宝知道爸爸是好样的。也以此铭记2020年庚子新春,为了湖北为了武汉,中国人民不论生死、万众一心的抗疫精神!”
吴洋VS朱乐
一幅《微笑》送给爱笑的你
“疫情期间,虽然口罩蒙住了我们的脸,但口罩下面,是那个不变的微笑表情,所以我想用这幅作品,给大家带去温暖和力量。”上海师范大学年轻教师吴洋创作的油画《微笑》,表达了人们祈愿疫情早日结束的美好心愿。
一颗金色的五角星铺展在红色画布上,宛若国旗的一角,熠熠闪耀其上的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虽然戴着口罩,却依然掩不住眼中的光芒……由一张张孩子的笑脸构成的油画《微笑》,色彩温暖浓烈,充满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
吴洋告诉记者,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很多复杂的情绪在内心涌动着,一个个确诊案例、不断上涨的确诊人数……一时间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笼罩着她。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工作者,疫情面前究竟能做些什么?当吴洋从导师那里得知江苏书画界的捐赠活动后,便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对于画作的题材,吴洋在心中已酝酿许久,“我的宝宝才3岁,但在这场疫情中,她也成长了不少,明白了必须要戴口罩才能出门,所以我想以孩子为主角,创作一幅作品。”在创作时,吴洋擅用暖色调,所以《微笑》的整体绘画风格以红色、黄色为主色系,给人以心灵上的温暖和希望。
一个微笑,也许就能够扫去阴霾,抚平焦灼的心。
巧合的是,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朱乐是个爱笑的90后姑娘,“非常荣幸受赠吴洋画家的这幅《微笑》作品,自疫情以来,我们最奢望看到的就是彼此的微笑。”
自2月11日凌晨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开始,朱乐所在的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南京二队共收治危重症患者88例,抢救成功率100%,保持了“零死亡”的战绩。数字背后,是朱乐和她的战友们日日夜夜的付出。身着厚厚的隔离服,头戴被雾气覆盖的护目镜、手上套着三层手套……每天,朱乐都是以这样的状态投入“战斗”。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会导致视线模糊,动作笨拙,她的穿刺工作变得难上加难。虽然工作辛苦,但在同事们眼里,这个爽朗爱笑的姑娘,永远是生活中的“开心果”。一句笑话,一个俏皮的小表情,都能让大家瞬间开怀。
朱乐把网名改成“乐朱”,“朱”字还特意用一个“猪头”的符号代替,“我希望大家每次看到我发来的微信都会莞尔一笑,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朱乐说,她很喜欢这幅画,她想把这幅画陈列于医院院史馆,让每一位参观的人都能铭记这段难忘的抗疫情,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感受到“微笑”赋予医务工作者的使命。“生活总会面临不可预测的一面,我们坚信,勇敢地微笑着面对一切,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吴雨阳 冯圆芳 王慧 傅秋源 陈洁 王甜 谢诗涵 叶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