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 文学
  • 2024-12-22 10:46:10
  • 32
人民网记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已形成了西南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请问贵州是如何规划建设西南交通大通道的? 卓毓淼:经过70年的发展,我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建设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先后进入高速时代、高铁时代和地铁时代,2018年获批建设交通强国西部试点省,在黔中大地上一张纵横南北、横跨东西、腾空入海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基本形成,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特别关怀和特殊支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重大创新,得益于全省上下的团结拼搏和苦干实干。 一、关于我省的综合交通大通道情况 国家规划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两纵一横”在贵阳交汇。即: 第六纵“包头—西安—重庆—贵阳—南宁—防城港”。 第九纵“额济纳—西宁(兰州)—成都—泸州(宜宾)—贵阳—桂林—广州”。 第七横“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瑞丽”。 贵阳是国家规划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国家规划有3条高铁通道经过贵阳,分别是: 1.包海通道,即:包头—延安—西安—重庆—贵阳—南宁—湛江—海口高铁。 2.兰广通道,即:兰州—成都—贵阳—广州高铁。 3.沪昆通道,即: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高铁)。 有4条国家高速公路经过贵阳,分别是: 1.兰海高速,即:兰州—重庆—遵义—贵阳—麻江—都匀—南宁—北海—海口。 2.银百高速,即:银川—西安—南川—道真—瓮安—贵阳—罗甸—百色—龙邦。 3.沪昆高速,即:上海—杭州—南昌—怀化—麻江—贵阳—安顺—昆明。 4.厦蓉高速,即:厦门—赣州—郴州—桂林—都匀—贵阳—毕节—成都)。 我省“一枢纽十六支”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全部纳入了国家规划,其中贵阳机场为全国区域枢纽机场。 省发展改革委综合交通处处长卓毓淼答记者问。 二、关于我省综合交通网规划及建设进展情况 1.铁路。根据国务院2016年7月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0年贵州铁路网总规模约7500公里,其中高铁约2500公里。铁路网规划布局为“三横四纵五射”,规划目标为:实现贵阳至周边省会城市及全国主要经济区2—7小时铁路到达;实现“市市通高铁”,贵阳至省内其他市(州)中心城市1—2小时到达。规划铁路出省通道共27个。 截至2018年底,全省铁路里程达到3598公里(其中高铁1262公里),高铁里程排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沪昆高铁与渝贵—贵广高铁在贵阳交汇形成了“十”字型高铁主骨架,贵阳与周边省会及全国重要城市实现高铁联通。铁路覆盖县达到54个,其中高铁覆盖县36个,出省通道达到14个。目前,我省在建铁路重点项目10个,省境内建设规模约939公里(其中高铁约690公里)。 2.公路。省政府批复实施《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总规模约1万公里,最近优化调整后总规模约1.2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有4127公里。截至2018年底,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453公里、在建约2000公里,出省通道有18个(规划47个),已实现省会贵阳到其他市州中心城市双通道通达。 3.机场。我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为“一枢纽十六支”,即贵阳龙洞堡枢纽机场和16个支线机场(遵义新舟、遵义茅台、安顺黄果树、荔波、都匀、罗甸、黄平、黎平、天柱、铜仁、德江、毕节、威宁、六盘水月照、盘州、兴义)。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平均1万平方公里面积布局1个运输机场。 2018年底,已建成1个枢纽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0个支线机场(遵义、六盘水、安顺、荔波、黎平、黄平、铜仁、兴义、毕节、仁怀)。贵阳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2013年突破1000万人次,2016年突破1500万人次,2017年达到1811万人次,2018年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009万人次。10个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2018年达到790万人次。目前,贵阳机场航线达到176条(其中国内始发航线129条、国内经停航线30条、国际地区航线17条)。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及重要旅客源地城市实现全覆盖,通航城市101个,其中国内84个、国际地区17个。多彩贵州航空公司2015年6月成立、2015年12月底开航运营,截至2017年底,通航城市有25个。(全省航班航线354条航线,其中国内322条、国际32条。) 2017年7月,省政府批复《贵州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通用机场布局为:“17、17、54”,即:由17个运输机场兼顾通用航空功能、17个A1级通用机场、54个A2级通用机场组成,规划目标为:2030年基本实现通用航空县县通,构建以贵阳为中心的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以各市(州)首府为中心的全市(州)半小时空中交通圈、以及以县城为中心至县域重点乡镇15分钟空中交通圈。黄平旧州机场2018年12月获得A2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我省第一个),盘州、贞丰、平坝、独山、织金、百里杜鹃、清镇等一批通用机场项目正有序推进前期工作。 4.水路。根据省政府批复的《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我省内河航道规划总体布局为“两主三辅”。两条主通道为:北入长江的乌江、南下珠江的南北盘江及红水河,三条辅助通道为: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截至2018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里程3664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四级)813公里。两条主通道已建设为四级航道,其中乌江已复航贯通至长江,红水河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赤水河为六级航道;清水江凯里至三板溪为五级航道、三板溪至分水溪为四级航道;都柳江榕江以下为七级航道、以上等外航道。 新华社记者 贵州交通大发展,离不开建设模式的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贵州模式”有哪些?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对助力脱贫攻坚有什么帮助? 章征宇: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我们主要是靠三个“力”,一是国家给力,二是自身努力,三是借助外力。具体表现在一是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十二五”以来,贵州交通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这不是等靠要的结果,而是抢抓政策机遇、主动对接争取的结果。二是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为全省交通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从困难的财政支出中挤出财政资金支持交通建设,相关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为交通发展添薪加火。三是大胆创新,打破传统交通建设融资模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是贵州省交通发展中的重大亮点。 高速公路方面。自200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创新采取“BOT(建设/运营/移交)+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建设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全长80公里,总投资75亿元)以来,已成功吸引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冶集团、四川路桥等企业积极参与贵州高速公路项目投资。截至2018年底,我省已成功采取“BOT+EPC”、“BOT+EPC +政府补助”、“股权合作+BOT+EPC”、“股权合作+BOT+EPC+运营期政府补贴”等模式建设高速公路共51个3929公里(总投资5126亿元),约占全省高速公路已建在建总规模的五分之二。其中有7个高速公路PPP项目已纳入财政部第三、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4个项目纳入省发展改革委样板工程,被国家有关部委专家评价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贵州PPP模式”新样本。 普通国省道方面。将纳入国家“十三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规划项目,采用“建养一体化”模式建设,即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承担项目的资金筹集、施工和交工验收后5年的养护服务,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价情况,向社会资本支付服务费。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有利于缓解资金瓶颈、有利于加快建设进度、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有利于降低廉政风险。截至2019年2月,全省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2426公里,总投资272.4亿元,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37.1亿元。 农村公路方面。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目标需求,充分发挥有实力企业在技术、资金上的优势,提出了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模式,即以市(州)为单位,将纳入国家“十三五”农村公路项目库的项目,重点对剩余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县乡道改造三类项目,通过“打捆”后进行公开招标,由中标社会资本承担项目的实施,含资金筹集、总承包施工及交工验收后5年的养护服务工作,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估情况,支付“改造+养护”费用,服务期满后,公路交还地方政府。截止目前,全省实施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2.35万公里、总投资212.6亿元,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93.7亿元。通过这种模式,不但提前两年(即2017年底)实现建制村通畅率100%目标,实现交通扶贫脱贫率先突破,而且项目建设质量、工程进度、服务能力均比传统模式有较大幅度提升。“建养一体化”模式改变了建设与养护分开实施的方式,将项目施工与养护任务捆绑,敦促项目实施单位主动提高前期施工质量,降低后期养护成本支出,创造性地实现了建设与养护、进度与质量、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多赢。在非收费公路规模化采取“建养一体化”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 农村“组组通”硬化路方面。资金筹集按照“省级统筹、分级承贷、分年筹集”的方式筹资建设,每公里补助资金40万元。省级统筹发挥地方政策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作用,从2017年起由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分三年贷款用于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项目,分级承贷具体由省、市、县三级交通公路公司或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司承接贷款并负责偿还。探索出“小省办大交通”的发展新路。 第二个问题:2017年全省实现100%行政村通硬化路之后,广大农村地区出行条件极大改善。但贵州自然村寨和老百姓聚居地较为分散,行政村通硬化路仅覆盖68%的自然村寨,还有1/3的自然村寨不通硬化路,解决这些地方的出行问题十分迫切。2017年8月,贵州启动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三年大决战,把“组组通”作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四场硬仗的当头炮,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省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计划投入资金315亿元,实施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寨近8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建设。今年5月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惠及近4万个自然村寨、1167万农村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万人。 通组硬化路实施一年多来,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的群众达120余万人次,累计带动增收81.2亿元,其中贫困群众20余万人次、增收27.1亿元。累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带动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超过500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500个,涉及的自然村寨累计新增汽车、农用车约30万余辆,有力助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通组路的建设让“道路通、产业兴、人心齐、游子归”,得到了农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致富工程。 中新社记者 近年来贵州高铁发展迅速,请问贵州高铁从无到有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牟成刚:贵州铁路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我在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曾经辉煌。在三线建设时期,黔桂、川黔、沪昆等普速铁路在贵阳交汇形成十字型主骨架,贵州成为西部地区铁路枢纽。这是贵州曾经拥有的历史辉煌。 二、被边缘化。西部大开发建设南昆、内昆、水红、渝怀等铁路。由于黔桂、川黔铁路为单线,坡陡弯急,标准低,速度慢,几乎都满负荷运营。云南、四川和重庆的铁路运输分别通过南昆、渝怀铁路绕道贵阳。贵州铁路枢纽地位受到削弱,逐步被边缘化。2004年,国家出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贵州高铁布局更是一片空白,我们被进一步边缘化。 三、规划先行。针对贵州铁路发展存在的现实短板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经过认真研究论证,2006年以非凡的眼界和智慧提出规划建设贵广高铁,构建贵州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快捷联系通道,得到了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原铁道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年调整将项目纳入国家规划,2007年国家批准项目立项,2008年批准可研并开工建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出席了开工仪式。紧接着,省委、省政府同步加强贵州铁路网规划研究,又得到了国家支持,将贵阳至长沙、昆明、成都、重庆、南宁等高速铁路干线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2016年国家再次调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省委、省政府提出的7500公里的省铁路网几乎全部纳入了国家规划中,从而在国家层面绘制了贵州2—7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高速铁路系统蓝图,从规划上重新确立了贵州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 省铁建办综合处处长牟成刚答记者问。 四、资金保障。规划已动、粮草先行。铁路项目提出来了,资金从哪里来?我们修建贵广铁路时国家要求我省出资省内路段资本金的49%(76.1亿元)。这对于200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只有557亿元的贵州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问题。省委、省政府经过研究,并经过人代会批准,决定自2008年起,建立以4亿元为基数的省级财政每年安排铁路专项资金并随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为更多地吸引社会参与贵州铁路建设发展,省政府于2015年批准设立600亿元规模的贵州铁路发展基金。贵州铁路发展有了资金保障这个顶层设计,发展迅速。 五、再次辉煌。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推动贵州铁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铁路投资2441亿元,其中贵州出资达到446亿元。2014年建成贵广高铁联通珠三角和北部湾、进入高铁时代,2015年建成贵阳至长沙高铁联通京津冀、长三角及中部地区,2016年建成贵阳至昆明高铁联通昆明,2017年建成重庆至贵阳铁路联通成渝和西北地区,2018年建成铜仁至玉屏铁路,铜仁实现高铁连接。年年都有高速铁路建成开通。目前,贵阳与广州、长沙、昆明、重庆已高铁直接联通,与成都直接联通的成都至贵阳高铁计划2019年建成,与南宁直接联通的贵阳至南宁高铁预计2022年建成。9个市州中心城市中贵阳、都匀、凯里、安顺、遵义、铜仁已通高铁,毕节、六盘水计划2019年通高铁,兴义预计2022年通高铁。 六、下步工作。下一步,贵州铁路的近期发展目标是加快实现与周边省会互联互通和市市通高铁,这个目标预计将在2022年全部成为实现。同时,高铁通道逐步建成后,既有普速铁路的客运将释放出来,货运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加之渝怀、黔桂、南昆等既有普速铁路的扩能增建二线以及新渝贵高铁、黄百铁路等项目陆续推动实施,贵州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客运、货运的枢纽地位作用将得以更好的发挥。预计到2022年,贵州铁路里程将突破4300公里,其中高铁近2000公里;远期铁路里程7500公里,其中高铁约2500公里。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航取得的成就性成果? 罗文德:贵州省作为典型的内陆山区省份,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是全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发展民航业,打通空中通道,对于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优先发展民航的战略构想,打响了加快贵州民航发展的攻坚战。先后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贵州省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全省各地关于航班航线开发的支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吹响了贵州民用航空大建设、大发展的号角。 在此,我想和大家回顾一下贵州民航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第一,1995年。在此之前,磊庄机场是贵州省唯一的民航航空机场,1995年,龙洞堡机场开工建设,这一年,全省旅客吞吐量94万人次; 第二,1997年。这一年,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通航,全省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第三,2001年。贵州省第一个民用支线机场--铜仁机场通航; 从2004年到2017期间,贵州民航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兴义、安顺、黎平、荔波、遵义、毕节、黄平、六盘水、茅台等9个支线机场陆续建成通航。截止目前,运行的十个支线机场中,毕节、茅台、兴义、铜仁、遵义新舟等5个机场2018年旅客吞吐量已超过百万人次,其中遵义新舟机场突破200万人次。 上面和大家一起回顾了贵州民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下面,我还想再给大家分享几组数据。 2011至2013年期间,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增幅分别达到17.0%、19.2%和19.7%,货邮吞吐量增幅分别达到12.1%、15.1%和-2.7%,飞机起降架次增幅分别达到10.7%、13.9%和21.3%,旅客吞吐量增速在全国机场中名列前茅。2013年,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大型繁忙机场行列,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机场中的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22位;2014年,全省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420.6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增速全国第一;2018年,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通过上面的发展历史和几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航从无到有,从弱小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机场规划建设进展迅速,机场运营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形成“一枢纽十支线”11个机场布局,在建运输机场1个(威宁),待建机场3个(德江、盘州、天柱),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一枢纽十六支线”的机场布局。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3千多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坚信,贵州民航将穿云破雾,由“加速起飞”开始“高空翱翔”。 国际商报记者 近年来贵州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请问贵州交通的大发展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卓毓淼: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交通实现跨越发展,陆续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市市通民航、高铁联通周边省会和全国主要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良好的交通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离不开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流动。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设的强力推进,我省交通物流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高铁时代”“高速公路平原”正在给人们的时空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全省经济运行效率带来深刻变革。全省全社会货物运输量从2012年的52765万吨增加到2018年102536万吨,年均增长14.2%。2018年,全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增长11.3%,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3.7%,民航货邮吞吐量增长8.5%。我省物流时效提升幅度居全国第1位。交通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贵州,截至2018年,全省共引进500强企业近200家,贵州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二、良好的交通打破了贫困地区的瓶颈制约。长期以来贫困山区要出售家里特产、购买生活必需品,通常是通过“赶一次场”来解决,跋涉山路“凌晨出门,半夜归家”是山区里的常态。没有流动,就没有变化,交通一直是脱贫的巨大瓶颈。“要想富、先修路”,朴实的话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四场硬仗”强势推进,2017年,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今年4月底,建成“组组通”硬化路7.87万公里,实现3.9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通组路沿线1166万群众受益,带动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道路的建设给贫困山区带来了最需要的生产资料、最重要的农业技术、最迫切的销售路径。2018年全省网络零售额增长30.3%,黔货正在加快出山,助力脱贫攻坚交通支撑越来越稳。 三、良好的交通引来了创新创造的最佳资源。人才是创新的基础。从翻山越岭到现代交通体系,全省人员流动不断加快,高铁客运量不断增加,2015年,全省高铁客运量741.61万人,高铁旅客周转量26.1亿人公里。2016年,全省高铁客运量1401.26万人、增长88.9%,高铁旅客周转量44.97亿人公里、增长72.3%。2017年,全省高铁客运量2274.53万人、增长62.3%,高铁旅客周转量86.74亿人公里、增长92.9%。2018年,全省高铁客运量近3700万人、增长62.7%,高铁旅客周转量180.61亿人公里、增长108.2%。高铁成为外省旅客进入贵州的首选,旅游业已连续3年实现井喷增长。人流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和关键技术,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1625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实现深度融合,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5%和75.8%,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四、良好的交通畅通了文化交融的沟通渠道。交通的改善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建设,贵阳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国家试点加快建设,贵阳、贵安、遵义综合保税区迅速发展,64个开发区列入国家目录。拥有贵阳至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等6条洲际航线。成功举办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全球贵商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黔渝、黔粤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到贵州、驻贵州提供了便利条件,时空距离的拉近,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推开窗,就是世界”。 五、良好的交通打下了奋力前行的良好基础。公路从1949年的1950公里到2018年的19.69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从零到3598公里,航空从一片空白到民航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70年来,全省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浸润无声地改变着贵州,改变着身边的人和事,有力地支撑着贵州GDP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长期制约贵州的交通瓶颈终于被打破,随着全省现代综合交通加快发展,将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贵州交通必将再次发出“强音”。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