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996篇原创文章”
有的时候,所长真的觉得二级市场有病,且病得不轻。
昨天爆出的一则新闻让互联网健康板块跳水式暴跌,同时也让线下药房集体大涨。
这则新闻是什么呢?为什么有如此冰火两重天的效果?详情大家可以看下图。
显然,是“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这句话捅了马蜂窝,于是很多看到这则消息的人或媒体,简单得出了“互联网电商不能卖药”的结论,上图的快讯标题就非常好地体现出了“这一中心思想”。
汉语博大精深,很多时候都存在一词多义,甚至同一句话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也有不同的意思。
当我们看到某则消息时,其实最好把他还原到上下文语境以及历史脉络中去,毕竟,断章取义是个贬义词。
还原到上下文的语境中,其实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这句话的意思并非媒体普遍宣称的禁止互联网电商卖药,而是明确药品销售需要“药品经营企业资质”,第三方销售平台则明确自己的监管责任,将所有经营与服务监督相分开。第三方平台不能直接卖药,请注意“直接”两个字,意思就在于,你不能既让裁判又当运动员。
但实际上是,第三方平台一直都不允许直接参与药品销售,目前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商自营业务,如京东大药房、阿里大药房其实都是依托线下连锁药房资质开展经营(阿里大药房线下主体为“广州五千年医药”,京东大药房为“青岛安吉堂大药房”)。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商,自营大药房和交易平台本就是两家独立的公司。经营主体与平台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平台一直都只是平台,卖药的从来都只是线下药店。
那么像京东健康这种,平台有资质,互联网医院有牌照,自营业务也有资质,其实从合规角度来看,所长就觉得没啥问题。
所以,这个政策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而且在所长看来最奇葩的点在于,这文件是5月9号就发出来的,但舆论昨天才爆发。
除了有病所长还能说啥?
当然啦,假设我们走极端,不让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真的非常非常严格地落实到实处,非常非常严格的执行,就是要体现公平,即便是关联企业也不行,那无非就是平台以后要么专心做自营,要么专心做三方平台。
即便如此,影响也不大,因为我们之前的所有分析中都再三强调,看中京东健康,看中的就是他的自营,大健康本就该是一门自营的生意。
京东健康目前自营占比超85%,三方仅为补充,毕竟,京东再厉害也不可能什么产品都卖,尤其一些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产品,平时销量不大,如果也自己做,容易占企业库存并提高运营成本。
01价值事务所京东健康的核心护城河
截至2021年底,京东健康拥有年度活跃用户1.23亿,同比+37.3%,与此同时,阿里健康的年度活跃用户数为1.1亿(阿里的财年与京东不同,这指的截至2022年3月),同比+21%。
阿里健康的数据比京东多跑三个月,平台流量基数也比京东大(阿里系基本是京东系的一倍以上),可京东健康的活跃用户比阿里健康多不说,还涨得更快。京东健康的市值一直远远领先阿里健康,即便是经历史诗级暴跌以后,也还是阿里的数倍,近期反弹也反弹的最猛,如果不是昨天的乌龙事件,京东健康已经自低点反弹了一倍。
而阿里健康,虽然也有反弹,但力度比起京东差远了。
这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对比阿里,京东健康一定在某些方面做对了些什么。
其实所长一直认为,各大电商平台中,京东的基因,其实是最适合搞大健康的,目前国内的几大主流电商网站,淘宝给人的印象是全、拼多多是省、京东则是靠谱和快。
虽然现在各大电商都高举正品的旗号,可消费者偏偏就是更买自营的账,有一份名为“2020年中国网购用户对自营和第三方卖家的购买态度”的调查显示:有39.2%的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购买自营的商品,有10.2%的消费者是只买自营商品,相比之下,更倾向于在第三方商家购买商品的用户加起来才只占2%。
从这些数据里大家就能明显看出:用户更偏向选择自营商品,自营,成了商品强有力的背书。
而京东,就是以自营闻名的,所以大家觉得京东靠谱,其次,为啥天猫旗舰店的出现立马就能取代淘宝成为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背后的核心原因也在于此。
在网上买大健康相关的用品,不论是药品、器械还是保健品……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肯定是正品和快,其次才会考虑价格等因素。
毕竟谁愿意在网上买假药?谁愿意买了药,也许病都好了,药才给你送到?
既然自营和靠谱基本划等号,剩下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快了。那么论快,谁又能快得过京东?
截至今年一季度,京东运营仓库数量达 1400 个,物流设施总面积(含云仓)2500 万平方米,为生鲜、冷冻以及冷藏产品设计的温控冷链仓库超过100个,国内超过92%区县和84%乡镇都能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
前不久京东还对德邦物流进行了并购,再叠加之前收购的中国物流,一个全中国最庞大的供应链集团就此诞生。
作为京东集团最重要的子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底,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在全国范围内的19个药品仓库以及超过400个非药品仓库,80%的自营药品订单都可以实现次日达。
除了在供应链环节发力,公司也还在很多地区开设了线下的实体DTP药房,探索医药+服务的线下闭环。
因此所长一直在反复强调,京东健康的本质其实就是京东核心能力的迁移。
正是有京东爸爸的基础,所以,京东健康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对比其他裤衩都要亏掉的同行而言,京东健康一直都是盈利的。
02价值事务所最后
讲到这里,我们再回到本文一开头,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平台与线下药房是完全对立的关系,所谓的彼之砒霜,汝之蜜糖,昨天的乌龙看似是互联网平台利空反面就成了线下药房的大利好。对此所长并不认同。
如果我们仔细看京东健康的四大块自营业务构成,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2018年,京东自营收入82亿,其中处方药2.4亿,OCT药(非处方药)19.4亿,保健品18亿,医疗器械34亿,其他13亿;
2019年,京东自营收入108亿,其中处方药5亿+,OTC25亿,保健品21亿,医疗器械40多亿,其他15亿;
2020年,京东自营收入167亿,其中处方药19亿,OTC38亿,保健品34亿,医疗器械70多亿,其他20亿;
2021年,京东自营收入307亿,预计其中处方药30亿,OTC60多亿,保健品50多亿,器械130多亿。
其实京东的药品收入占比并不高,更大的大头来自保健品和器械(再进一步,其实很多来自成人用品),反观线下药店,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非药品可能只占收入不到20%,两者的侧重点可以说完全不同。
所以,虽然大家都被贴上“卖药”的标签,但客群完全不同,消费产品类别也不同,看似针尖对麦芒,实际是各玩各的。
一家企业做得好不好,不是看竞争对手有多差,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所以,所长非常反感,看到一个消息,某板块就集体大涨/大跌,同一个事件,绝不全是好,也绝非全是坏,并且对不同的企业最后造成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影响。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