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新华财经调查】商业银行如何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 房产
  • 2024-12-23 21:27:42
  • 1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余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其中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概念比较清晰,但对于“数字金融”这个新提法,业内出现了不同的理解。记者到中国、中国等采访调研后发现,“平台化”“生态化”“智能化”是银行发展数字金融的高频关键词。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数字金融也带来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用户隐私、新型欺诈等领域的新挑战,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也亟需进行数字化的适应性转变和完善。

什么是数字金融?

如今,数字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竞争的新赛道。“发展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而言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答题’和‘抢答题’。”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然而,关于什么是数字金融,以及五篇大文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业内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数字金融是指数字金融产品;有人认为,数字金融就是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还有人认为,数字金融等同于金融科技,是实现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手段。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数字化程度较高,并且都获得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优秀级(5级)认证,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这两家银行对于数字金融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

“对商业银行来说,数字金融的外延和内涵应该比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更广。”建设银行数字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忠东认为,数字金融具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属性,体现在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

“从内部看,数字金融是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商业银行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通过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全面创新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实现运营的线上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促进金融服务的质效提升。”李忠东说,从外部看,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实融合,深度参与数字中国建设,践行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有关负责人认为,数字金融是与数字经济相伴而生、契合经济转型所需的新金融形态。“数字金融是基于技术和数据基础支撑体系,打造顺应数字化、平台化、线上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体系。数字金融具有强渗透性、高开放性、广包容性等特点,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市场覆盖、更高效率的触达响应和更加精准的需求匹配,能够实现对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发展的有力服务和支持。”该负责人表示。

数字金融怎么干?

尽管数字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概念,但调研发现,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领域已有了很多的探索,“平台化”“生态化”“智能化”是银行发展数字金融的高频关键词。

例如,工商银行提出,聚焦数字金融新的平台与能力建设,以“搭平台、提能力、拓场景、建生态”为主线,面向未来加快打造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

图为工商银行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

工商银行着力建设了手机银行、e生活、开放银行等企业级平台,其中手机银行由总行多部门跨部门合作、协同运营。目前工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达到5.5亿户,月活跃客户数突破2亿户。通过开放银行建设,工商银行赋能电商、货运、产业互联网等平台经济。例如,工商银行与数十家网络货运平台的优质企业合作,提供账户、支付、融资等一体化服务,以满足货车司机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工商银行还注重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风险防控,从“人控”转为“智控”,从事后和局部防控转向全过程和全面防控。2023年以来,工商银行成功拦截线上欺诈交易超过14万笔、避免客户资金损失超过17亿元。近日,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发布首批金融机构金融数字化能力成熟度评估结果,工商银行获评“卓越级”认证。

建设银行提炼形成了“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基本路径与方法。截至2023年上半年,“惠懂你”App认证企业已超千万户,普惠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裕农通”App注册用户数也已超千万户。建设银行围绕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的“双子星”平台,打造金融与非金融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零售业务领域运营生态。如今,“双子星”平台的个人客户已超5亿户。手机银行月均月活跃用户数超亿户,“建行生活”注册用户数超亿户。

图为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内景

而且,建设银行发挥集团优势,对软件开发、互联网平台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融资。截至2023年11月底,建设银行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7000亿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商业银行提升数字金融创新能力,需要提升科技和数据治理能力,夯实数字化基础;需要充分认识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意义,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商业银行还需深化数字技术的金融应用,创新金融产品研发,不断开发场景金融服务,拓展金融服务边界,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曾刚说。

数字金融带来巨大机遇和全新挑战

数字金融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金融有助于银行夯实科技数据基础设施,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有助于银行以数字技术驱动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经营服务质效,增强金融服务竞争力;有助于银行拓展经营服务新业态,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新范式,强化金融服务适应性;有助于银行提升自身数字化风控水平,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业内专家表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轻资产的技术型企业为主,对资金支持的需求度很高。同时,实体经济中的传统企业也面临技术升级、资源优化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这些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促进银行的降本增效。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估算,大数据技术可帮助银行将交叉销售业务量提升10%至30%,信贷成本下降10%至15%,后台运营成本降低20%至25%。工商银行通过创新“通用基础模型+行业专属模型”的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模式,整体提升了基层员工的服务效率。

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数字金融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李忠东认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用户隐私、新型欺诈、模型、洗钱、制裁、外包等领域的新型风险和传统风险的新形态将不断出现。

“同时,各类新型风险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交织、叠加,更加大了风险的多样性和隐蔽性。传统商业银行对新型风险的管理经验和主动应对能力不足,传统风险管理体系也亟需进行数字化的适应性转变和完善。”李忠东说。

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传统银行外部合作关系主要基于“营销派生”和“信贷派生”实现获客活客、资金承载,而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场景派生”成为银行触客、获客、提升金融质效的主赛场。因此数字金融对银行提出了深层次的能力要求。

“而且,数字金融对银行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负责人表示,合规、安全是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的前提,商业银行发展数字金融必须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和监管政策红线。商业银行要在安全审慎轨道上创新应用,加快建设智能风控体系,完善风险控制模型,以覆盖数据、技术、模型、算法、平台等数字化要素风险。

董希淼认为,商业银行必须自上而下开展组织变革。“这是银行发展数字金融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银行要打造跨部门、跨层级的科技与业务协同组织,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立体式协调,提升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响应的速度。而且,组织变革需要四方面的保障,即数字化战略、数字化领导、数字化人才和数字化文化。”

“发展数字金融要平衡好安全与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应针对数字化风险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加强科技风险的监管能力,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有效防范数字金融风险。”曾刚说。

(参与调研:张威、杨浩、石怡凡)

编辑:刘润榕

有话要说...